CB Insights周二發(fā)布了全球醫(yī)療健康行業(yè)二季度報告,報告顯示,今年第二季度醫(yī)療AI公司籌集了8.64億美元,相比2018年第二季度的7.64億美元,增長13%。那么二季度是哪幾家醫(yī)療AI新銳受到了資金的追捧?今天我們回顧一下二季度最受投資者青睞的5家醫(yī)療AI新銳。
領域:通過收集和分析分子生物學和臨床數據,從而開發(fā)癌癥精準療法
Tempus公司于2015年由美國團購網站Groupon的創(chuàng)始人Eric Lefkofsky先生創(chuàng)建。他創(chuàng)建這一公司的起因是幾年前他的夫人在接受癌癥治療時,他發(fā)現數據對療法選擇的指導非常有限。Tempus公司的成立致力于改變這一狀況。該公司通過與250多家醫(yī)院系統達成合作關系,收集了200萬份臨床病例。同時,它與梅奧診所(Mayo Clinic)、西北大學、芝加哥大學、和密西根大學等機構合作,對患者的腫瘤組織進行基因測序。該公司使用機器學習,新一代基因組測序,和AI輔助的圖像識別技術來更好地了解患者腫瘤的特征,從而為患者提供“量身定做”的最佳療法選擇。
這家初創(chuàng)公司同時在構建一個儲存患者臨床數據和分子生物學信息的數據庫,并且設計了一種能夠讓醫(yī)生們使用的操作系統。這一中心化的數據庫能夠讓醫(yī)生們從以往癌癥患者的經歷中,找出更有效的療法來治療現有患者。目前,Tempus公司的技術平臺觸及了美國接近四分之一的癌癥患者。
新銳:BlackThorn Therapeutics領域:通過人工智能技術,開發(fā)針對神經行為障礙的下一代靶向療法
BlackThorn成立于2016年,旨在通過更好地了解大腦生物學變化與患者癥狀之間的聯系,為抑郁癥、精神分裂癥和強迫癥等疾病創(chuàng)造更好的治療方法。為此,其開發(fā)了一個基于人工智能和機器學習的平臺,該平臺通過收集、整合和分析數據,識別出錯的大腦回路并生成有助于開發(fā)靶向治療的生物標記物。
BlackThorn總裁兼首席運營官Bill Martin博士表示,BlackThorn自成立以來,通過建立最大的深度表型臨床神經生物學數據庫和基于人工智能和機器學習(AI/ML)的云平臺,來解決患者的異質性——這是神經精神藥物開發(fā)領域最大的挑戰(zhàn)之一。現在,基于數據所產生的洞見正在收獲患者群,這樣可以提高臨床試驗成功的可能性,并改善患者的治療效果。
BlackThorn的主要候選藥物BTRX-335140是一種kappa阿片受體拮抗劑,預計今年底進入2期臨床研究,用于治療情緒障礙。其第二個候選資產BTRX-323511是一種拮抗血管加壓素1a受體的拮抗劑,用于治療社交情緒障礙,如自閉癥譜系障礙。該公司計劃明年初提交這款產品的IND。
領域:通過整合了先進計算和機器學習能力的平臺,專注于化學蛋白質組學研究,識別蛋白質上潛在的新結合靶點,進而開發(fā)小分子藥物
Frontier Medicines成立于2018年10月,技術主要是源自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UC Berkeley)化學生物學家Daniel Nomura博士的研究。Nomura博士致力于研究沒有明顯小分子對接的蛋白質,這是新藥研發(fā)領域所面臨主要挑戰(zhàn)之一。據該公司介紹,90%的人類蛋白質不能被小分子靶向,因為表面蛋白質上沒有已知的結合位點,但是蛋白質是三維結構,不斷運動的,當他們移動時,他們會創(chuàng)造臨時“口袋“,可以選擇性地被成藥靶向。
Frontier的平臺目前包括一個熱點數據庫,涵蓋了大部分人類蛋白質,包括之前被認為是‘不可成藥的蛋白質’;由機器學習驅動的各種共價化合物的擴展庫;還有一種新的蛋白質降解方法。Nomura博士表示,這個平臺使我們能夠追蹤幾乎所有我們感興趣的蛋白質靶點,用于治療干預。
領域:致力于利用人工智能技術開發(fā)軟件,幫助病理醫(yī)生更高效和準確地做出診斷
PathAI成立于2016年。公司聯合創(chuàng)始人兼首席執(zhí)行官Andrew H. Beck博士是一位專業(yè)的病理學家,他表示,PathAI的工具將真正改善診斷的準確性與治療效果,并認為,病理學將成為人工智能真正徹底改變的第一個醫(yī)學領域。
利用數字載玻片圖像數據,PathAI對其機器學習算法進行了訓練,并將其與例如腫瘤侵襲性、治療計劃與治療結果等臨床數據加以結合,從而實現遠超任何頂尖人類醫(yī)師的統計分析能力。據了解,PathAI的模型不僅能對癌細胞進行檢測并評估腫瘤的狀態(tài),同時還能給出相關的治療建議。通過計算包圍在腫瘤周邊的免疫細胞,并判斷這些細胞是否具有某些特性的方式,考量最新的免疫療法是否奏效。
目前,PathAI公司正在開發(fā)三種類型的決策支持工具:第一,是用于處理病理學家們重復性工作的工具,例如識別淋巴結中的轉移跡象以及是否存在癌細胞等簡單測定;第二,是涉及確定癌癥的“等級”的工具,從而進行關于腫瘤侵襲性的判斷;第三,是生物標志物檢測工具。
Finch Therapeutics由麻省理工學院和OpenBiome的數據科學家、臨床醫(yī)生和微生物學家共同創(chuàng)立,采用創(chuàng)新的機器學習算法,基于高通量微生物分子數據,反向分析推導構建成功的臨床微生物療法,這類創(chuàng)新療法是以糞便移植科學為基礎的。Finch使用這種以人體為先的微生物學方法,來鑒定和開發(fā)具有臨床獲益的菌株,并將這些微生物群落輸入給患者。
該公司的先導產品CP101,是一種來源于健康人糞便的全譜微生物(Full-Spectrum Microbiota?)口服膠囊,正在開展2期臨床試驗,并已啟動了3期臨床試驗,用于治療復發(fā)性艱難梭菌感染。此外,Finch還與武田制藥簽署全球合作協議,共同開發(fā)另一微生物產品FIN-524。FIN-524是一種活的生物治療產品,由培養(yǎng)的細菌菌株組成,應用于腸易激綜合征(IBD)治療。
參考資料:
[1] CB-Insights_Healthcare-Report-Q2-2019 Retrieved on August 7 2019 from https://www.cbinsights.com/reports/CB-Insights_Healthcare-Report-Q2-2019.pdf
[2] 各公司官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