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idelalisib、copanlisib和duvelisib三款對PI3Kδ有抑制作用的新藥相繼在美國獲批之后,PI3Kδ逐漸進入人們的視野。PI3Kδ是PI3K四個亞基之一,也是PI3K-AKT-mTOR信號通路中的重要一員。該通路對于腫瘤的生長至關重要,腫瘤細胞依靠這一通路維持著生長、轉移和擴散。研究表明,PI3Kδ在調節(jié)適應性免疫系統(tǒng)細胞(B細胞和較小程度的T細胞)以及先天免疫系統(tǒng)(中性粒細胞、肥大細胞和巨噬細胞)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是多種免疫疾病潛在有效的治療靶點。尤其在三款PI3Kδ抑制劑成功獲批后,PI3Kδ備受新藥開發(fā)者關注,全球針對這一靶點的新藥研發(fā)正處于活躍期,中國也不例外。
Parsaclisib是針對PI3Kδ的新型口服抑制劑,對于抑制PI3Kδ在惡性B細胞淋巴瘤的生長、存活中起到重要作用。在臨床前研究中,它展現(xiàn)出的高選擇性和有效性的數(shù)據(jù)使其有潛力為淋巴瘤及其它惡性血液腫瘤患者提供臨床獲益。2018年底,信達生物與Incyte公司達成戰(zhàn)略合作和獨家授權許可協(xié)議,推進包括parsaclisib在內三款在研新藥的單藥或聯(lián)合治療在大中華區(qū)的臨床開發(fā)與商業(yè)化。
今年8月,parsaclisib的臨床試驗申請獲得中國國家藥監(jiān)局藥品審評中心(CDE)受理。目前,Incyte公司正在中國境外開展CITADEL系列的2期臨床研究,以探索該產品針對非霍奇金淋巴瘤的療效和安全性。此外,parsalisib在骨髓纖維變性、局部晚期或轉移的實體瘤以及彌漫性大B細胞淋巴瘤里均開展了相應的1期和2期臨床研究。
HMPL-689是由和黃中國醫(yī)藥(Chi-Med)開發(fā)的一種PI3Kδ的新型、高度選擇性、強效小分子抑制劑,PI3Kδ是B細胞受體信號通路中的一個關鍵組成部分。HMPL-689具有專門針對PI3Kδ靶點優(yōu)異的選擇性,特別是不抑制同族另一亞型PI3Kγ的活性,可以最大限度地減少由免疫抑制引起嚴重感染的風險。
2017年,和黃中國醫(yī)藥在中國登記開展了一項HMPL-689用于標準治療失敗或無標準治療的淋巴瘤患者的1期研究。今年9月初,該公司宣布已啟動一項國際性1/1b期臨床研究,以評估HMPL-689用于復發(fā)或難治性淋巴瘤患者的治療。首例患者已于今年8月26日在美國給藥。這項研究是對中國正在進行的HMPL-689 1/1b期劑量遞增和擴展研究的補充,研究涉及廣泛的血液學癌癥。
研究顯示,HMPL-689具有很強的藥效,特別是在全血水平下活性仍然很高,方便低劑量使用,從而避免產生與化合物相關的毒性。因此,和黃中國醫(yī)藥認為HMPL-689有潛力成為全球同類最佳的PI3Kδ藥物。
Duvelisib是一款由Verastem公司開發(fā)的PI3K蛋白激酶的創(chuàng)新口服抑制劑,能夠同時抑制PI3Kδ和PI3Kγ的活性。這兩種蛋白激酶幫助支持癌變B細胞的生存和增長。2018年,它被美國FDA批準用于三種淋巴瘤,包括慢性淋巴細胞白血病(CLL)、小淋巴細胞淋巴瘤(SLL)及濾泡性淋巴瘤(FL)。
在一項針對CLL和SLL的多中心隨機開放標簽的3期臨床試驗中,duvelisib組的無進展生存期為16.4個月,活性對照組為9.1個月;總緩解率(ORR)分別為78%(duvelisib組)和39%(活性對照組)。另一項單臂多中心2期臨床試驗顯示,83名對rituximab和化療或放療產生抗性的FL患者接受了duvelisib的治療,ORR為42%,在獲得緩解的患者中,43%的患者緩解期超過6個月,17%的患者緩解期超過12個月。
今年5月,duvelisib在中國申報臨床試驗獲得CDE受理,并很快獲得了批準。目前,相關臨床試驗信息尚未公布。值得一提的是,此前該藥曾獲得FDA授予的快速通道資格和孤兒藥資格,其新藥申請還獲得過FDA授予的優(yōu)先審評資格。
▲Duvelisib的分子結構式(圖片來源:Vaccinationist [Public domain])
Idelalisib是由吉利德(Gilead)公司開發(fā)的全球首個PI3Kδ抑制劑,2014年在美國獲批上市,適應癥包括白血病和淋巴瘤。它可以誘導凋亡和抑制來自惡性B-細胞細胞株和原代腫瘤細胞增殖。
目前,idelalisib原研產品并未在中國獲批上市或申報臨床。不過,由中國本土企業(yè)提出的同品種仿制藥臨床試驗申請已有9項,并均已獲批臨床,包括來自江蘇豪森和正大天晴的3.1類注冊申請。值得注意的是,idelalisib在美國上市時就攜帶有4項黑框警告,提示存在包括致命性肝臟問題在內的風險。并在隨后的臨床研究中出現(xiàn)感染相關死亡等嚴重不良事件,而先后遭到EMA和FDA的警告和調查。
Copanlisib是由拜耳(Bayer)公司研發(fā)的一款靜脈注射的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抑制劑。臨床前研究表明,該產品能夠在亞納摩爾水平上抑制主要表達在惡性B細胞中的PI3Kα和PI3Kδ兩種激酶亞型,從而誘導腫瘤細胞死亡,并抑制原發(fā)性惡性B細胞的增殖。
2014年copanlisib在中國申報臨床試驗申請,并很快以特殊審評方式獲得CDE批準。目前該藥已在中國登記開展了3項臨床試驗,包括一項針對非霍奇金淋巴瘤的3期研究。值得一提的是,copanlisib分別曾于2015年和2017年,獲得了FDA頒發(fā)的孤兒藥資格,用于治療FL和MZL。它于2017年9月獲得了FDA加速批準,用于治療罹患復發(fā)性FL成人患者。
CDZ173(Ieniolisib)是一種小分子磷脂酰肌醇3-激酶δ(PI3Kδ)抑制劑,具有免疫調節(jié)和潛在的抗腫瘤活性。該產品最初由諾華(Novartis)公司研發(fā),今年8月,Pharming公司與諾華達成一項合作協(xié)議,并獲得開發(fā)與商品化CDZ173的獨家許可。CDZ173可用于治療磷脂酰肌醇3-激酶δ綜合征(APDS),這是一種由PIK3CD基因突變引起的原發(fā)性免疫缺陷。
諾華公司已完成CDZ173所有的臨床前和早期臨床試驗,并將繼續(xù)開展注冊性試驗和開放標簽擴展研究。Pharming將與諾華公司合作完成注冊試驗。CDZ173得到FDA批準上市后,Pharming公司將通過其在美國和歐洲現(xiàn)有的部門將CDZ173商品化,并開拓全球范圍內的其他市場。目前,這款在研產品尚未在中國申報臨床或進口。
Umbralisib是新一代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δ亞型的高效特異性抑制劑,能在納摩爾水平選擇性抑制PI3Kδ。這是由TG Therapeutics公司開發(fā)的一款針對3種邊緣區(qū)淋巴瘤(MZL)患者的在研新藥,曾獲得美國FDA頒發(fā)的突破性療法認定。
今年初,umbralisib在一項2期臨床試驗中取得了可喜的成績。在難治性/復發(fā)性邊緣區(qū)淋巴瘤的治療中,38名受試者中有21名患者(55%)出現(xiàn)緩解,4名為完全緩解。剩下的17名患者中,有11名的病情得到了控制。兩者結合,這款療法的臨床獲益率(總體緩解加上病情穩(wěn)定)高達84%,達到一年無進展生存的患者比例也有71%。目前,這款在研產品尚未在中國申報臨床或進口。
除了上述7款產品外,另外幾款對PI3Kδ有抑制作用的創(chuàng)新產品也值得關注,包括AMG-319、Seletalisib和Tenalisib等。這些在研產品大多數(shù)針對血液腫瘤,這主要與PI3Kδ在多種血液惡性腫瘤中扮演重要角色有關。隨著更多公司將研發(fā)投入到這一靶點的臨床開發(fā)中,未來將會有更多安全、有效的PI3Kδ抑制劑被開發(fā)出來并應用于臨床患者治療中。預祝這些產品能旗開得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