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章來源于:氨基觀察,文/方濤之
天下武功,唯快不破。創(chuàng)新藥研發(fā)領域,更是遵循此道。
不過,欲速則不達。在真正的臨床試驗中,往往會遇到這樣或那樣的問題,拖慢臨床試驗的進度。但這些問題,并不是都不可避免。
比如,禮來的阿爾茨海默癥藥物Donanemab,由于臨床試驗中“入組人數(shù)”少6名,加速審批遭到FDA拒絕。
這是一個本可以避免的臨床錯誤,卻給禮來造成數(shù)以億計的損失,Donanemab也由此失去先發(fā)優(yōu)勢。
事實上,包括阿爾茲海默癥在內(nèi)的慢性病臨床試驗,由于臨床規(guī)模大、跟蹤隨訪時間長,對藥企綜合執(zhí)行能力的要求越來越高。
不同的設計決定了一個臨床試驗的結果,而一個床試驗的結果則決定了產(chǎn)品的走向。
要贏下這場競賽,所有藥企都要做得更多、更好。
/ 01 /
阿爾茨海默癥競速賽,禮來落后
在研的阿爾茨海默癥藥物中,禮來的Donanemab一度備受期待。
原因在于,Donanemab與已獲批上市的阿爾茨海默癥藥物都有得一拼。
與已獲批上市的阿爾茨海默癥藥物Aduhelm相比,Donanemab在頭對頭臨床試驗中,顯示出比Aduhelm更強的清除患者大腦中淀粉樣蛋白的能力;而與另一款獲批上市的阿爾茨海默癥藥物Lecanemab相比,Donanemab則與其作用機理類似。
在不少人看來,這兩款藥物都能獲批上市,Donanemab獲批上市的問題應該也不大。因此,市場對Donanemab期待頗高,Evaluate Pharma曾預測,Donanemab如果能夠成功獲批上市,2026年的銷售額將達到31億美元。
不過,市場對于Donanemab的美好暢想,夭折在了第一步。
1月19日,F(xiàn)DA拒絕了Donanemab用于治療早期癥狀性阿爾茨海默病的加速批準。
理由很簡單,不是因為安全問題,也不是因為效果問題,而是因為在臨床試驗中入組的人數(shù)不夠。
在臨床試驗中,Donanemab試驗組中的患者僅有94人,而FDA要求禮來提供至少100名接受過12個月持續(xù)治療的患者數(shù)據(jù)。
僅僅6名患者的缺失,給禮來造成的損失卻要以億為單位計算。這并非危言聳聽,加速批準失敗意味著Donanemab如果想要獲批上市,需要等待完整的三期臨床試驗結果出爐。
禮來預計,符合FDA要求有100名患者參與的臨床試驗結果,將在2023年第二季度公布。屆時,禮來需要憑借這份臨床數(shù)據(jù),再次向FDA遞交藥物上市申請,整個過程少說也要個一年半載。
耗錢耗時費力不說,更重要的是,Donanemab丟掉了先發(fā)優(yōu)勢。
原本Donanemab和Lecanemab應該可以前后腳獲批上市,同臺競技。但如今,Donanemab上市還遙遙無期,Lecanemab則在1月6日成功獲批上市,并開啟商業(yè)化之路。
要知道,對于阿爾茨海默癥這種慢性病來說,患者并不會輕易換藥。這一年多的時間差距,已經(jīng)足夠Lecanemab提前占領醫(yī)生和患者的心智。
在這場競速賽中,禮來失去了先發(fā)優(yōu)勢。更令人惋惜的是,患者數(shù)量不足的問題,本可以在臨床試驗開展之前便解決的。
/ 02 /
一個可以避免的臨床錯誤
對于禮來來說,臨床試驗入組患者不足這個問題是完全可以避免的。
畢竟,在臨床試驗中入組多少患者這件事上,監(jiān)管是有指導標準的。
目前,不管是FDA還是EMA,對入組患者數(shù)量及參與者的研究的時間長度要求,均遵循國際協(xié)調(diào)會議 (ICH) E1指南的建議:臨床試驗中患者總樣本量至少為1000至1500人,用藥6個月患者至少300人,用藥12個月患者至少100人。
對于一些罕見病來說,藥物臨床門檻可能稍低,即便入組患者少于這一標準,也還有希望獲批上市。
但對于阿爾茨海默癥這種患者群體龐大的慢性病來說,臨床試驗中樣本量要足夠大才具備參考價值,才能進行長期跟蹤研究。
一開始,Donanemab的入組患者數(shù)量也能滿足FDA的要求。Donanemab的臨床試驗中,有257名患者入組,其中分到治療組患者131名、安慰劑組有126名。
那么,試驗做到最后,為什么又會出現(xiàn)患者不足的情況呢?
按照禮來的說法,患者不足是由于斑塊減少導致許多患者在治療6個月時就可以停止給藥,最終導致只有不足100名患者接受Donanemab治療時間達到了12個月。
當然,不管患者數(shù)量不足背后的原因究竟是什么,本質(zhì)上,這都是一個本可以避免的事件。因為在臨床試驗中,藥企都會提前預估患者退出率,在招募患者時按照推退出率提前算好盈余的患者樣本量。
比如,Lecanemab在臨床試驗中,便預計18個月患者的退出率為20%,并提前做好了盈余的患者招募。
實際上,禮來阿爾茨海默癥的競品藥物,在臨床試驗中的患者數(shù)量均不少。比如Lecanemab和Aduhelm。
Aduhelm獲批上市是基于一項名為EMERGE的三期臨床試驗。在這項臨床試驗中,安慰劑組、低劑量治療組和高劑量治療組患者數(shù)量都在500人以上。
Lecanemab的獲批則是基于一項名為Clarity AD 的三期臨床試驗,這項臨床實驗共納入了1795名患者。其中,安慰劑組和Lecanemab組患者各897人和898人,最終完成18個月治療的患者,兩組各有729人和757人。
相比之下,Donanemab最終僅94人完成12個月治療的臨床數(shù)據(jù),也就顯得不那么具備說服力。
這再次提醒我們,不同的設計決定了一個臨床試驗的結果,而一個臨床試驗的結果則決定了產(chǎn)品的走向。如果在當初臨床試驗設計中,禮來在招募患者時留出更多的盈余樣本量,今日故事的走向或許會不一樣。
/ 03 /
來自慢性病臨床試驗的挑戰(zhàn)
事實上,慢性病的特征,對藥企的臨床設計、執(zhí)行力提出了更高的挑戰(zhàn)。
正如前文所說,對于患者群體龐大的慢性病來說,臨床試驗中樣本量要足夠大才具備參考價值,也能盡可能避免患者脫落的影響。因此,慢性病臨床規(guī)模動輒成千上萬人。
比如阿爾茨海默病,目前全世界有超過5500萬阿爾茨海默癥患者。而前文提到的Aduhelm和Lecanemab,三期臨床實驗患者規(guī)模均在1500人以上。
再比如慢性體重管理。基于龐大的肥胖和更為龐大的愛美人群,減肥藥(GLP-1受體激動劑)成了各大藥企眼中的香餑餑。
不久前,諾和諾德開啟一項GLP-1雙靶點臨床,入組患者達4000人;2018年,司美格魯肽在超重/心血管適應癥方面的臨床,患者數(shù)量達17500人。禮來也不甘落后,去年10月開啟了一項15000人的減肥大臨床。
慢性病患者規(guī)模大的同時,異質(zhì)性也較大。異質(zhì)性指的是疾病的發(fā)病機制復雜,即便是相同的疾病的發(fā)病機制卻可能并不相同。阿爾茨海默癥最為典型,其誘發(fā)因素可以達到30多種,如年齡、遺傳因素、腦部缺血缺氧、腦損傷等等。
面對這些異質(zhì)性,只有當臨床試驗中納入的樣本量足夠大時,才更可能保證各種類型的患者都會被納入研究中,臨床結果也就越可信。也就是統(tǒng)計學中的“大數(shù)原則”。
如果你想要做同一個適應癥的臨床試驗,需要什么資源?
首先,很多錢和資源。
大規(guī)模臨床試驗,就是一個龐大的“吞金獸”。有錢還不是萬能的。因為大型臨床試驗,不僅需要“買”大量的病人,更需要大量的優(yōu)質(zhì)的醫(yī)生、研究員、牽頭專家,而這些核心資源都是稀缺的。
其次,極強的隨訪能力。
慢性病臨床試驗,不僅規(guī)模大,還需要長時間跟蹤患者,持續(xù)不斷對這些患者進行隨訪、數(shù)據(jù)分析,如何減少患者在臨床試驗的脫落,如何保證臨床試驗的可持續(xù)性,同樣是不小的挑戰(zhàn)。
相比罕見病通常只有幾百甚至幾十人的患者入組規(guī)模,慢性病臨床的難度無疑提高了N個量級。所以,大規(guī)模臨床試驗考驗的是一家藥企的綜合執(zhí)行能力。
當然,難度越大,也意味著一旦率先攻克,商業(yè)化“錢”景越大。